有哪些军迷圈中常见的术语或者细节在军队中反而很少提及?

有哪些军迷圈中常见的术语或者细节在军队中反而很少提及?

挑一个知乎上不少提问但是回答得并不多的话题来说吧。

”马格普射击法“

在2008年因为独特的宣传手法,

这组教学录影在全球的武器爱好者中火起,里面展示的一种”辅手前伸握枪“,和传统持枪姿势不同的射击技巧,让很多人都觉得很新奇,配合当时MAGPUL的名气,这种持枪方式被国内围观群众称为”马格普射击法“。而且也因为这种”新颖“的持枪方式,很多新人爱好者开始盲目模仿,又或者其他习惯于传统姿势的爱好者批评这种握法”过于花俏“,”费力又不灵活实用“,”有握把不好好握“。因为生搬硬套的模仿和国内爱好者的盲目负面评论,这种姿势更被强调为”一种不适合实战,为营销手段而设的姿势“,更加”归咎于“这种握法是MAGPUL”创造“的。

而事实是,

这种姿势既不是MAGPUL Dynamics发明,也不只是MAGPUL Dynamics在运用。实际上这一类姿势在国外被称为”Thumb Over Bore“,或者是”C-Clamp“。

当年资讯还不如现在”发达“的时候,国内的爱好者对持枪姿势的了解依然停留在以下常用的姿势里面。

如类似辅手握持弹匣井的握法:

或者是辅手平托步枪护木的握法:

又或者是紧握垂直前握把的握法:

但实际上来说,C-Clamp握法在07年时军中虽然并不是很流行,但是已经有人在推广。下图里面一位正在训练美国陆军特战人员,使用C-Clamp握法射击目标,护木上显示的VTAC刻印可以看出这位特战人员可能接受过VTAC的训练课程而学的姿势(我曾经也图样的以为这是”马格普射击法“)。而这张图片的流出时间大概是在06和07年左右,比

的发售时间还要早。

然而随着各种战术学院对特种部队的培训,C-Clamp握法也在军中开始普及。下图是一位在2012美国陆军武力展示日(CAPEX)里,为群众表演射击技巧的陆军特战人员,同样也可能是经由VTAC训练过而使用C-Clamp握法。

近年训练中的MARSOC成员,辅手也是使用C-Clamp握法。

”乱学美国人,不好好握握把“的毛子FSB

国内很多爱好者都错误地把Thumb Over Bore和C-Clamp一厢情愿的理解为”这是一种辅手尽量前伸的姿势“。而实际上C-Clamp的在应用上很强调几点:辅手前伸最大程度掌握武器的重心比例,控制武器在转向和射击上扬时产生的摆动。

随着现在的武器前挂配件增多,武器很容易产生“头重脚轻”的情况,转向时更容易导致枪口不必要的摆动。这个时候辅手越是靠前就越容易更好的掌握重心。好比握住一个大锤子左右摆动,锤头在前,到底是握中间容易握稳,还是握锤头容易握稳?

同时辅手尽量”包裹“着护木,往身体方向发力。而垂直握把的作用不再是用来垂直握持,更类似于一个用来助力后拉的Handstop(这就出现了”不正经握握把“的说法),从而让枪托尽量紧贴身体,让武器后坐尽量传到身体上。

下图同样可以看到因为C-Clamp的流行,垂直握把在设计上长度也变短了,而且还增加了倾斜角度,更方便C-Clamp的发挥。

武器的抵肩位置尽量接近身体中线,而不再是传统的肩膀,让自身体重能最大程度的吸收武器射击时产生的后坐。

所以这类握持方法在速射上有不错的控制效果,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很多特战退役的教官都会使用类似的握持方法。

像是退役三角洲成员,TMACS的Pat McNamara

陆军特战退役,CTT Solution的Mike Pannone

当然,MAGPUL Dynamics里面人称“教主”的Costa所展现出的经常辅手完全伸直的标志性C-Clamp握法,在国外也有不少真铁玩家评论并无必要。而“辅手伸直”和“中线抵肩”很多时候更容易在上身净空的理想状态下发挥,但实际在实战的时候,射手更多是穿着大型的防弹衣,适合“中线抵肩”的位置很容易被背心面积覆盖,前面所说理想状态下的握法很难发挥。所以也有战术学院所教的C-Clamp更折衷一点,如RB1的Jason Falla和VTAC的Kyle Lamb。比起Costa那种类似躯干完全正面向着目标的姿势,这类握法躯干有点类似传统侧身持枪的姿势,把抵肩位置改为肩窝

(实际上也可以看出上面提到的两位陆军特战出身的教官,抵肩位置在肩窝而不是中线)。同时因为躯干向辅手方向前侧,辅手只要微曲而不需要完全伸直,就可以握到枪身较前的位置。这样一来持枪姿势既能保留C-Clamp的控枪优势,抵肩位置也不会与背心冲突。

退役SASR成员,RB1的Jason Falla,很明显可以看到C-clamp握法和穿着防弹衣后的抵肩位置。

退役三角洲成员(曾参与93年的索马里行动),VTAC的Kyle Lamb。下图可以很明显看出上身控枪构型,躯干微侧而且辅手微曲。而且在姿势和武器配置上,前面贴图里训练中的陆军特战人员也跟Kyle非常相似。

最后总结,C-Clamp这一握法其实近年已经在美国被普遍使用,也不存在所谓“马格普专用”的说法。同样C-Clamp的握法也会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形成不同的姿势,不代表使用C-Clamp握法就一定要辅手伸直,所以C-Clamp被统称为“马格普射击法”也是一个很肤浅的理解。PS:果然在现在的“军迷”圈里,说错一个“弹夹”就等于十恶不赦,我也顺便来说说我的看法。现代武器的盒状弹药容器应该正确称为“弹匣”是无需置疑的,因为在英文里的“Clip”和“Magazine”,一个代表夹状弹药容器,一个代表盒状弹药容器,这两个意思跟中文的”夹“跟”匣“是完全吻合的。所以在正文里面大家应该尽量使用“弹匣”,避免“弹夹”这一笔误,特别在严肃的科普文章里面更应该在用词上体现作者本身的严谨性。只不过我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犯这种“低级错误”。因为“弹夹”这一误称在多年的口口相传之下,反而形成了很多人“约定俗成”的口误(粤语地区最为严重)。这就导致一个很尴尬的现象,有些华裔美军或者华人枪民,他们本身有不差的操作经验和枪械理论,但因为长年的误读习惯,生活中经常出现“弹夹”这一口误。当然,在现在使用“夹状弹药容器”的武器日益减少的情况下,“弹夹”和“弹匣”所产生的误导也越来越少。在大部分语境里很多人误称“弹夹”实际上也是想表达“弹匣”的意思。如果不是在严肃的科普文章里而是日常对话,对于“弹夹”口误可以善意提醒。如果煞有介事“捉字虱”就显得没必要了,“夹与匣”虽说是入门知识,但是正因为日常用语里多年的口误所导致,所以“夹匣不分”不一定就代表一个人没有水平。像是这个问题里某位友善的答主@托卡列夫TT1933,他“嫉夹如仇”,就算对方没有把弹匣说成“弹夹”,但只要没把''弹夹“批倒批臭,就觉得别人是给“弹夹”洗白的阶级敌人一样。同时也迫不及待要告诉别人自己受过良好的高中教育,用自己的高中知识来把别人批判一番,搞得自己像个臭军迷一样,实在是不可取的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。

🎯 相关推荐

肺实质是什么
365batapp

肺实质是什么

📅 08-03 👀 3920
火焰山的由来跟孙悟空有什么关系?
365bet提款问题

火焰山的由来跟孙悟空有什么关系?

📅 10-19 👀 7821
赧的意思,赧的解释,赧的拼音,赧的部首,赧的笔顺
best365官网下载

赧的意思,赧的解释,赧的拼音,赧的部首,赧的笔顺

📅 08-05 👀 77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