婀,小篆构形为“妸”,由“女、可”组成;楷书“婀”,由“女、阿”组成。“可”为“阿”之省形,表示屙屎、下蹲,皆用其义。配音“阿(e)”,阴平。构意是阿状之女。
本义是形容女子高高低低地摇摆舞动的样子。常“婀娜”连用,形容女子轻盈妙曼的舞姿。“婀”侧重于垂向的上下浮动,“娜”侧重于水平方向的挪移、摇摆。有异体“娿”等。
《庄子·知北游》婀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,神农隐几阖户昼瞑。婀荷甘日中奓户而入,曰:“老龙死矣!”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四角龙子幡,婀娜随风转。曹植《洛神赋》华容婀娜,令我忘餐。《抱朴子·君道》甘露淋漉以霄附,嘉穗婀娜而盈箱。
唐代·余延寿(开元间处士)《横吹曲辞·折杨柳》好风吹长条,婀娜何如妾。韩愈(768-824)《元和圣德诗》天兵四罗,旂常婀娜。驾龙十二,鱼鱼雅雅。元稹(779-831)《红芍药》受露色低迷,向人娇婀娜。
《说文》妸,女字也。从女,可声,读若阿。《广韵》妸,妸娜。亦作“婀”。
愚按:按传统的旧理论的说法儿,联绵词不可以拆分开来理解,我认为这是不对的。我的观点是:凡存在都具有可说性,特别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东西,更具有明显的明确的可说性。
汉字作为一种实定义的符号,其创造的理据和过程更是简单得要死,土得掉渣。这就是为什么文字学在原初被当作“小学”的缘故,并且当时确实是教育儿童识字用的。